入坑羽毛球的原因:
- 部分常打篮球的同学去打羽毛球,放了鸽子
- 羽毛球局偶尔缺人
- 搬家之后羽毛球运动更方便
- 其他还没想到的原因
简单讲讲羽毛球的历练过程和带来的乐趣。
技战术指标提升过程
为了便于对比,将阶段和各种技术整理一个表。
阶段 | 意识/战术 | 发/接发 | 前场技术 | 中场技术 | 后场技术 | 装备 |
---|---|---|---|---|---|---|
01 | 掌握单双打基本规则,以回球过网为原则,完全不会下压,没有落点意识 | 发球经常不过网,或发过网被一拍杀死 | 往上挑球居多,常回到对方中场或出底线 | 正手推球,容易出底线或漏球,被反推时多拍常失误 | 往高打,但容易被杀或漏球;从网前球到反手后场的过渡等于直接结束 | 借用同学的球拍,穿篮球鞋打羽毛球 |
02 | 明白了高球越靠网越容易被杀死,所以防守回球要到后场;意识到网前抢到高点可以稳定上分 | 明白了发球需要控制高度,但失误依然很多;反手发球逐渐有力,能发到双打底线 | 明白了网前球可以打放网,但经常漏球、回球过高或不过网 | 明白中场可以轻挡,但经常下网失误;意识到中场高球可以杀,但依然下压不稳定;明白推球前需要降重心,但反应不过来 | 练高远球对拉,学会从底线拉到底线,但实战依然容易只回到中场 | 买了第一支自用球拍和羽毛球鞋 |
03 | 明白了高、吊、杀动作一致性原则,明白了脚步和站位对回球质量的影响;根据相关教学视频选用最适合初学的思路:左右拉后场,等待对方回球不到位后下压 | 能基本实现小球和平高球的控制;接发落点判断准确性有所提高 | 放网质量明显提升,偶尔能见到滚网。有意识地训练单双打发球的站位 | 偶尔能从中后场打出吊球,但质量较差,离网较高或下网,动作隐蔽性不够,容易被扑;中场过渡球失误率降低,中场遇高球能够结合脚步打出直线杀球,但失误率较高,经常下网或出底线。 | 练习高远球对拉,能够左右横移拉底线,实战中也能通过横移回到底线;明白了拉高球需要转体带动挥拍,并尝试运用。第一次出现挥拍时拍子滑脱手摔在地上 | 开始主动订球场练球;开始比较不同品牌型号球的特点 |
04 | 前后场脚步有明显提升;明白了降重心接杀;拉和杀的动作基本做到一致 | 理解了根据对手所站区域改变落点;平高球基本能发到后场底线,但不够高;小球仍然不稳定 | 见高封网能够稳定得分;明白了勾球和搓球,但无法实战运用 | 中场机会球把握度提升,能够基本实现左右或前后的球路控制;多拍推球正反手和角度变化仍常失误 | 高远球发力基本规范,开始尝试后场杀球和吊球,成功率极低;转体-蹬地-挥拍基本流畅;被动反手追后场偶尔能捞回 | 能分辨出不同球型的优劣 |
05 | 开始有意识地练习男双轮换补位的概念 | 有意识地控制单双打接发球的站位,有意识地控制正手发平高球的落点至对方头顶后场区;开始尝试正手小球 | 明白了双打可以试着多推对手发球或放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减少了挑后场高球 | 优势情况下能控制到前后和左右的四个区域;接杀成功率提升; | 第一次完成比较标准的跳杀动作;学会了更多借助后仰和后撤步动作 | 买了第二双球鞋和第二支球拍,用球基本稳定至亚狮龙6号或7号 |
总体而言,根据中羽评级,个人大约用一年时间从0级过渡到了3级左右(正手3+,反手3-)
中羽3级
喜欢羽毛球,参加过基础的短期业余初级培训(也可能认真的对照教学视频学的),并在业余球会中定期打球,但属中下等水平。
握拍、发球:这两项基本没有问题;
步法:能够区分垫步和跨步,基本完成全场六点的步法,但不流畅
发力:能够区分手臂力和手腕力,对手腕内旋和外旋有基本概念,爆发力能基本应用;
正手后场:能够对拉高远球底线到底线,但是球速不够快,劈吊和杀球也能基本完成,但质量有限,力量不足,落点控制能力也不够;
反手后场:能够基本正确挥拍,但应用时常会有错误动作和发力,回球只能到对方中场或略微偏后;
前场小球:基本能控制放网的质量,搓球和勾对角有了初步的运用,但是失误率比较高,同时也不够贴网。
不同对手/队友和战绩
下面聊一聊运动过程中接触的主要队友/对手,以及对应的战绩。
主要队友/对手
常约:
- Aries:女单环境2+/3-级别,优势是前场控球较稳,中场杀球稳,后场力量较弱,但能打出高质量吊球;
- 实验室同学A、B、C(球技:A远强于B,B强于C)
- A:男单环境4+/5-级别,特点是正手5+,反手4+。学院联赛8强水平。属于日常打球能接触到的天花板;
- B:男单环境3+级别,特点是正手4,反手3,正手杀球力量大,发球控制较好,常贴网或贴线;
- C:男单环境2-/2+级别,特点是中场前场手法稳,后场力量略弱;
- 校外CP朋友D+E、F+G:混双环境1+/2-级别,男单环境2-级别,后期通常会交换混双搭档维持平衡
其他短暂接触:
- 某校院队3位8强级别的同学H、J、K
- H:男单环境6-/6+水平,说实话现场观战很难看出任何破绽,相比J的优势在于落点控制更精准,并能将假动作和花动作熟练运用于实战,但也会偶尔发挥不稳定;
- J:男单环境稳定6级水平,动作极为规范,技术全面。根据6级评价和他人评价:“发力好,落点、手法的一致性好;反手能轻松拉底线,以及反手劈吊直线、斜线网前;有成熟的单打、双打战术意识。”;
- K:男单环境5+水平,优缺点都很突出。优点是比赛经验丰富,意识和预判到位,缺点是体力略弱,脚步略慢
- 其余路人局,略过不表
各阶段战绩
01:
- 和Aries打11分一局,1-2小时被连续吊打。唯一的优势是体力够,虽然被吊着满场子跑,但快结束的一两局能追到9分
- 与A组队打B+C,21分男双,失分数通常取决于我的接球失误次数
02:
- 和Aries对战,能在运动快结束时加球偷一局(或者说是被让一局)
- 和A组队打B+C,也能靠控制失误偷一局
03:
- 和Aries对战,能在后半程打成55开
- 与A一起打B+C,获胜概率明显提高,并开始尝试与B一起打A+C,稳定输球
04:
- 和Aries对战,控制失误的情况下能64开到73开,开始被怀疑是否放水(orz
- 和H对战J和K。在对方不杀我的情况下持续输球
- H同学陪我练前后场脚步:只打半场,H只拉吊不杀球(我可以杀),在此限定下打7分球,我最多只能得5分。
- 和B一起打A首次获胜
05:
- 和Aries对战,控制失误的情况下能稳定得分
- 首次在单打11分局中战胜B,在21分局中输5分左右
- 开始观察到球馆里其他15个场,每次大约只有3个场实力明显更强
- 第一次在球馆向旁边场休息的陌生人发出邀请,因对方觉得我们水平较高放弃入局
- 第一次在球馆找到比自己打的更好的陌生人组队练球,明白了和陌生人打球尽量少杀球少追身
杂谈
相比篮球运动,羽毛球主要有以下特点比较吸引力:
- 队友关系更简单,分工明确;
- 篮球场上通常会均衡接球和出手次数,互相创造机会。一直单打或一直被单打都存在压力
- 能够很自然地接纳失误,不会像篮球出现连续投篮打铁的情况而灰心
- 羽毛球打铁通常能变成出其不意的好球 :)
- 等待时间变少,不会因为输球后接波等半小时;
- 更容易凑到人开局,基本是双人成行,四人开双;
- 运动风险显著降低,尤其是单打,不太容易因为运动撞击面部;
- 对正畸患者更为友好
当然也存在一些缺点:
- 单位场地可容纳的人数更低,场地不一定能订到;
- 运动成本高,主要来自订场费用,其次是用球的损耗费用;
- 运动量基本等同于对手的实力,需要同自己水平相当的对手交锋才能得到充分活动。
对比之下,不难发现羽毛球相比篮球还是更能顺应疫情期间的特点。相对人少,相对稳定,相对不容易出现交叉感染。
总的来说,从零开始入门一项全新的运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会接触不同的圈子,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运用到身体上不同的发力部位,并借鉴其他运动带来的经验。
无论最终技术水平如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突破认知和体能边界,本身也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过的视频教程推荐】
基础概要:羽毛球基础精要(全集)高清晰度_哔哩哔哩
部分基础详解:Youtube 羽球书 频道、
实战应用:各种专业女单/女双/混双比赛录像(男单和男双的身体条件差太多,不具备个人参考性)
【一个彩蛋】
欲了解本文中“Aries”的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那座岛屿是金色的】。
尚未推广,尚未发展种子用户,尚未明确定位。
只有想到啥写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