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博客1000天

从2016年12月1号买下阿里云ECS服务器,到后来搬迁至github page,个人博客建站至今恰好满1000天。借此机会,聊一聊自己对写博客的思考。其中包括开始写博客的动机,内容的选择和推荐,以及一些关于博客的问题,最后是一些杂谈。

动机

从小学阶段初次接触到互联网开始后的十余年间,人们生活节奏逐年加快,时间碎片化愈发严重,对应的各种社交媒体也纷纷转投短平快的输出方式——博客转变为微博,QQ空间的「说说」取代了「日志」,「赞」取代了评论,包括以「认真你就赢了」起家的知乎,几年前也开发了「想法」区,实现类似微博的功能。

互联网的时代在变,人们表达和交流的需求始终没变。除了短平快的输出外,总还希望在互联网茫茫大海有一小块自己的主场。这块主场既不需要频繁干扰他人的时间线,又能记录一些自己想记录的内容。任何访客可以在任何时间,即来,即停,即走。

入坑博客,第一个要提的人就是本科室友111qqz(一般称他为kk)。本科期间一直沉迷搞ACM的kk,最初的博客内容以各类题解和代码为主,穿插少量的生活随笔和吐槽。交流之后发现,真的大佬通常不需要笔记,吾等弱鸡(当年kk的自称)确实需要一个类似的平台,而现有的若干社交软件都无法满足类似的功能。为了向特定人群提供特定内容,而偏技术或者学习类的内容没必要堆砌在朋友圈和QQ空间里,于是有了个人博客。

从有搭建博客的想法到真正落实也不是一蹴而就,前后也经历了大半年。最初版本的博客是和ex共建的阿里云+Wordpress版本(这是题外话),后来为了省服务器的钱+省后台维护的时间成本+个人独立运作,就迁移到了Github,并套用Jekyll主题模板,一直沿用至今。

内容

接着上面的话说,最初博客的内容主要参照kk的站,不怕内容杂,没有固定主题,没有固定长度。想写什么写什么。

后来陆续挖掘些其他大佬的博客,给我印象很深的有两种类型(引两位年轻有为的大佬blog):

  • 内容少而精,极少更新:秉持“网上有就不再搬运”的态度。
  • 内容多而杂,频繁更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百科全书,笔耕不辍。

小土刀的博客历经好几次大改动,现在存留的内容不太多,曾经「书影音」模块中浩浩荡荡的书摘和影评,绝对是书荒/片荒者的好去处

目前我的博客依然没有明确的定位,简单看了看这两年多码下的100多篇内容,除了现有的标签分类外,源头上可以这么划分:

  • 对内,给自己或朋友分享居多。主要包括:
    • 阶段性完成任务汇报和小结:产出较多,既是自己的梳理,也便于给他人分享,比如和同学共享课程笔记,把整理好的一些报告作为周报附件之类。

    • 阶段性心情整理:产出较少,总结一段时间内经历的事和感悟,写完之后相当于给一个阶段象征性地收个尾。

  • 对外,给陌生人或技术人员看居多。主要包括:
    • 配环境的踩坑记录
    • 某个技术点的具体实现方法
    • 论文阅读理解
  • 其他,书或游戏内容推荐

推荐几个目前(自认为)比较有意思的模块:

书签打卡:每张内容基本是照片素材+PS加工处理

游戏体验:桌游评测/Galgame/VR游戏…(内容并不多

伯克利访学录:大四寒假的交流项目,人生中首次出国

未来一年,期望深化论文阅读和项目类的产出。笔记方面不能单纯的堆砌手把手小白教学,要归纳一些高层的内容。

问题

  • 为什么不开设公众号?

最核心的想法:不求即时反馈,回避信息流。

几年前玩过公众号后台,用起来比较不舒服,特别是排版和推送的种种限制,没有产生太大创作欲望。

以及,自知现在博客里的内容比较碎,学术内容基本是自己简单嚼过一遍的半吊子,随笔太乱,笔记内容日常不填坑…而公众号通常会聚焦在一个点上,容易缺乏持续产出的热情。

  • 我也想搭一个博客,有推荐的教程吗?

网上的相关教程很多,可以参考知乎问题:如何在GitHub上写博客?

总的来说,熟悉一下这几个平台就ok了:

博客内容/图片托管平台Github

域名管理:GoDaddy

Markdown编辑器:Typora

后台数据管理:Google Analysis

总之,真的有创作动力,不会被这些小问题困住的。

杂谈

  • 关于变现

自博客服务器迁移至Github后,写博客本身除了时间成本和每年100元左右的域名费外,并没有什么直接的经济支出,因此也不期望用它作为变现手段。

  • 关于订阅

目前我没有开始折腾RSS订阅平台,我也不知道新内容发布之后会有多少订阅用户第一时间收到消息,总之,谢谢关注。

  • 关于友链

如果你使用电脑端打开本页,应该能在侧边栏找到一些友链,这里面既有现实中认识的好友,也有不少素未谋面的网友,仅仅因为觉得「有趣」或者单纯的邀约就直接换友链了。

每个个人博客都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我不会一一介绍这些好博客的细节,点友链蹦跶的过程很像原始的互联网世界:有限的互链接和无限的想象。

  • 互动

博客开通的1000天内,会有些零星的声音进行邮件交流。目前邮件量还在可接受范围内,只要问题够明确,我也会尽可能快速回复响应。评论系统一直是想换的,但感觉之前的数据也多多少少积累了一部分,暂时搁置。

  • 访客数据

用户来源:Google搜索过来的用户超过了一半,直接访问占40%。其他平台如知乎/CSDN的引流基本忽略不计。

趋势(具体数字暂时隐藏):

截至2019/8/28,高访问Top5:

【iOS+SSR】科学上网过程全记录

对比几个三维重建系统

Ubuntu16.04使用OpenMVG+OpenMVS

理解姚氏百万富翁问题

保研:一场终点未知的旅行

然而实际写的时候,这几篇内容的干货程度是访问量的倒序。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写博客?

正如TED平台的经典slogan:

ideas worth spreading

虽然一个人的知识范围极其有限,我现在的修为也不足以产生什么影响力。但或许,总有那么一两个人,会因为他人无意间写下的一两句话,解决了一个问题,想通了一件事,或是收到了阶段性的启发,这就足够实现博客的价值了。

即将进入Phd第二年。据个人观察,不少博客作者因为学业/生活/工作压力/个人成长等外部变化,在25岁左右逐渐放弃对外的公开产出,删旧文,甚至关站。

这篇内容从10天前就开始构思和起草,而这10天内,平均每天在实验室干活14小时,只能捡着碎片时间补充,所以整体也不太连贯。

第一个1000天过去了,如果有缘,下一个1000天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