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经

半个月没怎么写东西,先从日常开始。

去年春季开学时,矫情地把假期定义为“最后的寒假”,不料今年学校官方的假期反倒比本科都要长。既然难得能在家里过一个元宵节,干脆买了节后返程的票。

由于有了本科阶段多次荒废掉假期的教训,从上海回家后没几天,就觉得确实有必要作些改变了。有幸找到另一位同学(同样属于在家学习效率低下的类型),共同创建了一个记事本,用于记录每日工作/学习/生活状况,按时打卡,如有荒废则缴纳违约金。除了特殊情况加以说明外,整个假期没有一天遗忘,于是凭借「每天都要有新内容打卡」的压力,驱使自己过得更丰富。要说这一习惯的缺点,就是发博客欲望的减退,今天确有必要做个小结了。

从年三十开始至初七,除了利用闲暇时间啃完了《西游记》,就几乎没有工作。日常大致包含:

年饭品美食,游园赏春色,家人齐团聚,旧友话重逢。

电视,电影,博物馆,打球,打牌,逛禅寺。

以前会觉得假期短,不过见完想见的人,打卡过想去的地方,吃完惦念已久的家乡菜,再看到朋友圈内纷纷返程工作,心里也总有些焦虑,恨不得假期也短上个一两周。正是:

道路千万条,科研第一条。假期不工作,开学两行泪。

——《流浪地球》

好在这两天没有白白浪费时间,从书架上随意抽了一本以前没看进去的书,没一会儿就看得津津有味。又捡起几年没碰过的彩铅画上几笔,整个人心态平和了不少。


既然提到了看书,先讲讲过年期间看完的书——《西游记》。

受去年年末「六学」的影响,本着「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的态度,决定认真读一遍。

只读完一遍自然不能妄加评价,倒是在欣赏和赞叹之余改变了过往的一些认知。例如,「七十二变」实为「地煞七十二术」,包括借风、布雾、祈晴、祷雨、坐火、入水、掩日、御风等,而非简单地变成妖兽,即使是变成妖兽也不仅仅是易容:易容仅得「形」,对所变人物的观察和了解方才得「神」,神形皆备才更不易被识破;「八十一难」从玄奘出生所遭的劫难就开始计算,后面各路妖魔鬼怪的闹腾,又是铺陈又是吟诗,回回相似,却又有些不同,细微之处能看到整个西行团队的磨合和思想的转变,比如唐僧从三打白骨精之后的一难才知道原来妖怪可以易容(虽然后来依然会被骗);收心猿,缚意马,抛七情六欲,得六根清净。

可惜的是,孙行者最终成了「斗战胜佛」,花果山那群从生死簿上划掉姓名的猿猴再也无法等到它们的大圣归来。又及,虽然央视99版的动画如实还原的故事少之又少,但人物形象的塑造还真是八九不离十,时隔二十年回看原画,依然是经典。此外,flag真的不能乱立,三藏从大唐出发时说「三年取得真经」,最终度过了十四载春秋,最后几年日常怀疑人生。

吴承恩真的是段子手,师徒四人真的适合去说群口相声。

八戒滴泪道:“哥啊!仔细着!莫连你也捞去了,我们不好哭得:哭一声师父,哭一声师兄,就要哭得乱了。”

然后是这两天读完的《围城》。

高一暑假为了完成读书笔记的作业而买的这本书,然而当时压根耐不下性子看,所以读书笔记也没有选这本书来写,搁置在书架上吃灰6年有余。前天无意间翻出来,一气读完,感受大不相同。

高中时读《围城》,会觉得钱钟书先生有刻意卖知识之嫌,殊不知清华大学副教授确实有这个能力。如今更是多多少少在那些人物的对话中找到了现实的影子。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典型的长三角地区知识分子婚姻:斗嘴时据理力争,言语直中要害,极端起来完全不留余地。看得是又惋惜又无奈。

有人说《围城》让人绝望,实则也还有那么一点希望——毕竟最后离开的是孙小姐,唐小姐则成了方鸿渐的梦中情人——若是写出两个本身互相欣赏的人走成《围城》的故事,那才真的是绝望。


扯完看书随想,聊聊信息获取的方式。

因为书没找全,《西游记》的后三分之二看了电子版,最后还是觉得纸质书的体验更好:真实翻页的手感,一眼就能看出已读内容和剩余内容的量,想快速翻阅就一目十行,没有误触。相比之下电子书里穿插的「想法」功能和读者的杂乱的书评反而成了干扰。

用文字获取信息的过程其实很奇妙,虽说音频和视频承载的信息量更大,但急迫时听音乐和看电影的过程却不能快进,完全被安排好的过程难免会有些不自在(谁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着急呢)——这也是微信语音消息被许多人诟病的原因之一,同样的内容转换成文字可能只需要几秒就能读完,语音消息却能发一分钟,信息效率低下。

过年期间去看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除却丰富的内容本身,越发喜欢上了博物馆这种信息载体,特别是有一条主线,多个分支的这种类型。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实物或是虚拟模型、复杂或简单的交互方式,有机结合,交相呼应,好奇的感官所及之处,最想要的信息扑面而来。

说到感官所及,想起过年期间在归元寺数罗汉的仪式。

从看见的第一个罗汉开始,男沿左手女沿右手,数到自己的虚岁为止,记下罗汉序号,求取签数。

个人解签为「修行得慧」(还算比较确切?

行走间疑惑着,为什么中国信宗教的人并不多,却要在过年期间人挤人烧香求签拜佛,堂姐表示:「因为心里无处安放的念想需要一份寄托」。很是准确。


有一张流传很广的图,反映了一个Phd学生在毕业时的知识体系。

不过很多时候,那些与自己研究方向没什么关联的知识,有时会让人产生更大的兴趣,所以个人认为更理想的状况应当是:

最后,居然写到转钟了,那就..情人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