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刚刚搞定期末的deadline,在回家之前去一趟上海周边。这一站是杭州。
不同于上次深秋时节出行[1],这趟行程基本由一位尚在浙大某实验室里搞科研的高中室友Q全程带逛,省去了行程安排和路线规划的工夫。
两天的时间下来,计划内的游览非常顺利的进行完毕,回头想写点随笔时,反倒是计划之外的事情留下了更深的印象,就按地点顺序依次展开吧。
上海南
1月17日 「宜 会亲友」
8点36分的K字头绿皮车,前一晚已收好行囊,早早爬起来出发。
距离火车站还有四站地铁的时候,看表还剩半个小时。心想:应该稳了。
然而还是完全低估了上海早高峰的拥挤程度。挤满了人后,走走停停的1号线,硬是比往常慢了一倍。抵达车站时,距离发车时间只剩下10分钟。
火速取票进站安检,却还是眼睁睁看着绿色的「正在检票」变成了红色的「停止检票」,只好改签下一班车,无座,行程延误45分钟。
改签排队过程中,旁边窗口有一位也需要办理改签的中年男子。他的改签票需要补差价,被告知只能使用微信/支付宝/银行卡支付。
“能用现金吗?” “不能。” 同样的对话重复了3遍。
他拗不过,就干脆把票退了。
工作人员说,退的票款将返回原支付账户。他愣了愣神,似乎也没有理解原支付账户是哪。可能是帮他买票的同事吧。
虽然心知肚明拒收人民币属于违法行为,却也无法逆转社会趋势。办理改签受阻的旅客,正如科技评论文章[2]中描述的“被无现金社会抛弃的人”,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在生活中遇见了。
时隔3年重新坐上绿皮车,倒也没有想象的那么乱。
西湖畔
和Q碰头,吃饭,住处放背包,出门。Q问我为什么出来玩还带着电脑,我说毕竟还是工作日,搞不好临时有事就要处理一下。正走到西湖畔,手机一震,果然事情就来了。好在不是特别紧急,于是到晚上着手,虽然当时没弄完至少对量的把控有个数,略过不表
可别忘了,老黄历还写着「忌 出行」
原计划是打卡 岳王庙-白堤-宝石山。
看完岳王庙正好路过了西泠印社,Q表示以前没看过,就顺带进园看一眼。
进门后,阴刻而成的园区地图颇有特色。整个园林建在一座小山包上,从山腰间的池水,壁上的字样,到顶上的尖塔,活像是苏州虎丘山[3]的缩小版。
出了印社,就沿着白堤一路走,和Q互相聊着几年来的变化和近况,以及未来的打算。路过好看的地方就拍上几张,既非旺季也非周末的白堤上,人流量依然不小。
说到西湖自然容易想到武汉的东湖,顺带聊聊和武汉的差别。
印象最深的是,杭州的人行横道一定是车让人,据说被拍到抢过的车辆会直接罚款。不少江浙沪一带同学到武汉后,经常吐槽武汉司机极其不礼貌。然而我在武汉过马路已经习惯了人让车,过人行横道时司机一脚刹车停住等你走还挺不适应。
杭州地铁建设略慢,但人口密度不算太大,使得公共交通系统运营比较健康。
武汉城市面积约8500平方公里,人口已经突破千万;杭州城市面积约为武汉的两倍,人口还不到千万(2017年数据)
吃的方面两地各有所长,长江中下游自然是鱼虾好吃。武汉的红烧江鲶、武昌鱼、油焖大虾,杭州的西湖醋鱼、鱼羹、龙井虾仁等都能大快朵颐。没有特别去打卡杭州当地小吃,不多评价。
饭后看完西湖音乐喷泉,寒意渐浓,各回各家。
博物馆
第二天第一站,前往拱宸桥。
一路上各种博物馆连成片,刀/剪/剑/伞/扇博物馆,过桥后就是大运河博物馆。
小时候总觉得博物馆内人山人海,看完就忘,也体会不到什么东西(比如曾经看的故宫博物院和湖北省博物馆,已经不太有印象了),现在越来越觉得淡季逛博物馆是件很享受的事。这趟先后进了扇博物馆和大运河博物馆,在扇博物馆内意外发现了不少很自然的交互方式(还有些跟研究领域相关的地方),多说两句。
- 全息投影的短片。更适合不同游客站在不同角度欣赏,适合中等规模客流。缺点是画质较差。
- 红外感应的讲解。有些特写的雕塑或场景会在游客走到附近时开始播放声音。比如巷子的叫卖声,码头的吆喝声等,仔细听还能对人物背景略知一二,适合中等规模客流。缺点是,游客少的时候容易吓到人。
- 手柄操作的漫游系统。这个系统的模型还原了整条扇子街和所有商铺,甚至只要是开着的门就能走进去(也就是在场景中把第一人称摄像机移进去)。缺点是一次只能一个人用(所幸这次整个博物馆也没几个人,所以全都能体验一遍),建模成本高(预估10万块钱请建模师),手柄不好用..
曾经的多媒体触摸屏,现在都要落伍了。
大运河博物馆内容过于丰富了..看了几个部分就有点饱和。博物馆所展示的内容全面自然是好事,不过如果能够做到重点突出、适量表达的话,游览体验会更好(此处可类比写学术论文(扯远了打住
紫金港
浙大紫金港校区。
早在大一就收到了Q寄来的紫金港校区明信片,时隔4年终于亲眼见到月牙楼。虽不如照片上的那么洋气,但恢弘的楼宇还是相当有视觉冲击力。
(没拍到满意的角度,百度盗来张图,侵删)
紫金港校区没有大门,目前的大门只有一块石头。正值浙大考试周,校园内走在路上的学生不太多,游客倒是成群结队。不少教学楼以及图书馆都设置了底下停车场,用来停放非机动车,大路上几乎没有乱停的自行车(包括共享单车),这让学校内看上去很整洁。
到正在建设的大西区看了一眼。放眼望去是大面积的实验田,以及未完工的教学楼和正在铺绿化带的新校门。新校门用「财大气粗」四个字形容绝对不为过。估计大西区全部建成后,这个大门会成为游客聚集地。
吃的方面,紫金港校区一共就6个食堂,据Q介绍说校内也没有什么适合聚餐的餐馆,所以就餐高峰期食堂会人满为患。可以说华科和交大在食堂和餐馆数量上完胜,当然整体菜色还是不错的。
杭州东
不知不觉就到了说再见的时候,我坐上直达公交车前往杭州东站,Q回玉泉校区。
杭州东站混杂了K/T/Z/D/G各类车次,售票厅和候车大厅面积已经不小了,不过处在春运前夕还是不太够用。由于时间充足,以及不想在绿皮车上再吸两个多小时的二手烟,干脆回程就把T字头的车改成了动车。
改签的时候,旁边的队伍有一个背着大蛇皮袋子中年妇女,说着贵州方言(只是推测,因为听上去跟《无名之辈》里的语调差不多),因为错过了出发时间选择改签。
“今天的车次已经没有余票了,所以不能改签了,过了发车时间也不能退票了” “我是排队过来的,为什么不能退了,刚发车10分钟。” “不好意思,退票只能在开车前。” ”明天的车还有吗?“ “没有了” “高铁和动车还有吗?” “也没有了” “站票有吗?” “明天一天的都没有了”
然后看着这个旅客拿着皱巴巴的车票,叹着气离开了售票厅。或许这错过的10分钟让她损失了几百块的路费,并且搭上了几天的坎坷回家路。
我办完改签后,窗口内的售票员咳嗽着拿起对讲机,打了个简短的报告,在窗口放上了一块「请稍候」的牌子,起身前往卫生间。排在我后面的人瞬间皱起了眉头。可能售票员很久没喝水也没上厕所了,而我身后的旅客可能也在争分夺秒。
和上海南站一样,这些人和事,只是每天每年都在发生的春运的缩影。
回到宿舍,25度的空调房温暖依旧。
杭州的标签有哪些?
过去是有着大运河的宋城,现在是阿里巴巴坐镇的智慧城市;一块钱纸币的背面,琳琅满目的园林和博物馆…
西湖音乐喷泉结束后,大批人潮涌向身后的银泰大厦,苹果专卖店内熙熙攘攘。
山外青山楼外楼。良辰美景与灯红酒绿之余,不要忘了它的下一句:
西湖歌舞几时休?
注
[1] 惠风和畅,烟雨江南(@无锡)
[3]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 -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