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第一篇投稿的会议论文后,并没有明显的放松感。
截稿日期前熬夜一周,每天睡5-6个小时,最后三天甚至没回宿舍,但还是因为时间太赶潦草收尾,没写好Related Work,大概率中不了。其实也合理,从构思出成熟的想法,到做实验,到初步分析数据,再改进实验,再到看到令人欣喜的实验结果,整理,分析,写作,整个过程前后只有不到一个月。
象征性地歇了一个周日,积攒的任务纷至沓来。看似没有ddl的日子反而比ddl一天天迫近更加无解。
这两天一边做着文献调研和工作汇报的PPT,一边细数年底手上剩下的事:一个系统开发,一个算法优化,一个论文扩充,一个可能时不时冒出来要点文档和技术方案的甲方,还有因为疫情被搁置了近一年的口腔科正畸方案调整和预约,以及回宿舍看到需要收拾整理的各种杂物,猫的皮肤似乎有点小问题要抽空去医院看看…
人际交往方面也陷入一种怪圈:既想谈个恋爱(雾),又会在开始前就回避。
“可能是太累了吧,很多时候想要向人倾诉或者陪伴,但不想花很多精力相处。” 一位朋友如是说。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听到“你累了/应该休息休息”这样的话之后,一下释怀了很多。
按照以往写博客的习惯,这次论文中间的许多发现、优化、想法、细节都是很有趣的故事,但我在兴奋之余没有办法停下来记录,等到停下来时也忘记了当时的想法。
赶论文的两周里,有太多坏的或好的的意外,坏的方面最主要来自时间不够用(即使计划够用可能也会被我拿去调整系统反复优化),其次发现主观实验设计得不好却没时间再来一遍,数据测少了没法补救;好的方面大概是客观数据即使不经过整理也能明显看到优势,以及疯狂调研问题背景的时候终于慢慢找到相关的问题领域,还有整个过程给我带来的各个方面的收获…
开始动笔的时候,同组师弟帮我测算:如果按照每天有效工作时间10小时算,大概需要每3小时输出1000字的英文内容+图表才能留出至少一天让导师修改。最后结果是每天写多少发给导师看多少,终于在截稿前的10分钟才修改完文章里的所有图表引用,最后5分钟提交了全文和Demo Video。但还是像前面说的那样,个人并不满意,审稿人那关恐怕更过不了。
以及真的很感谢帮我一起整理数据并写结果分析讨论的师弟,这种感谢是各个方面的:赶时间时帮忙带饭、熬夜后送的果汁、各种比导师还秀的花式push让我及时回归主线不拘泥于细节…大概没有这份帮助我还会无休止的在数据处理的部分各种纠结计算方法和原理,而不是用最快速的方式直接看到输出结果并下结论。自然也要感谢父母和其他关心我的亲人朋友,为了避免写成致谢,此处就暂时略过吧。
还进一步认识到,这个过程里的许多答案并不会有明确的出现位置。
可能是做实验时偶然的一个观察——形成了最终版本的idea和实验方案
可能是某些论坛讨论里的一句话——Unity Forum的一个问题讨论可能帮我解决了场景布置里最琐碎的一步
可能是同学不经意的一次点拨——打印主观问卷时旁边的同学提醒应该设置成电子版,帮我节省了大量数据整理的时间
主观实验这个东西很玄,因为这次每个用户需要测1小时左右,并且能够很快拿到数据结果,这导致我每做出一个正例就会觉得内容还有救,做出一个反例就感觉实验要凉了,所幸最后正例还是足够多,进一步成为了我完成并投稿的动力。
这两天北京下起了雨,早上出门多少有些烦恼。但到中午的时候突然喜欢上了这种潮湿感,像是久违的回了南方。这让我再次认识到,纵使故都的秋多么清净爽朗,白塔朱墙与红枫银杏如何相映成趣,我还是更喜欢南方:不需要每天睁眼都看到太阳,不需要每天上下班都骑着车踏着灰全速前进。变化的天气像是一种选择,晴朗富有激情和动力,细雨带来舒缓和宁静。
这场雨如同天赐的停顿,我奢望它能下得久一点,也盼望明天就又是晴空万里。
科研是一场马拉松,我却一时没安排好,在前一阵子拿出了百米冲刺的速度。
稍作停留,又要开始一路小跑了。目标是慢慢把上半年荒废的时光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