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 Personalized Delivery of Digital Cultural Heritage Content - Preface

为已有的项目寻找合适的工作定位比想象中复杂很多。

从完成部分项目相关功能后开始整理相关领域的论文,主要通过《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期刊目录(2019)》寻找相关主题,并查看对应论文集。本次工作集中在「人机交互与普适计算」、「计算机图形学与多媒体」两个大类,主要翻阅与VR交互设计相关的领域,特别是以博物馆场景为背景的交互设计。

第一次大量接触交互相关的工作是在ISMAR2019,后面翻阅了IEEE VR 2019的Best Paper List。

再往后也从CHI2019、IJHCS2020、IUI2020、TOCHI2020、UMUAI2019里面找相关研究,终于在UMUAI2019里面找到了一个极为相关的Special Issue:定制化的数字文化遗产内容呈现(Personalized Delivery of Digital Cultural Heritage Content)。其他论文集中有关联的关键词包括:Human-Data Interaction(HDI)/Human-Building Interaction(HBI)等。

这篇文章就按照序言的描述熟悉一下针对数字化文化遗产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和目前的一些研究方向,下面的内容为原文整理和摘录,有能力的读者可以直接阅读原文


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的发展,重新定义了文化遗产内容的管理、存储和分发方式*。人与信息之间的桥梁正在被快速构建:交互方式变革,来源丰富多样,规模高速增长。

*其中AR和VR主要集中在【内容分发】部分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围绕【如何根据不同用户生成定制化的内容,如何适应不同的群体需求,如何从各种开放平台中获取信息和构造故事】等问题,涌现出各种研究工作。从世界各地区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看,欧洲一直处于世界前列(Europe was and remains the leader in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formatics and in the research pushing the field forward)。

UMUAI 2019 Volume29 Issue1即针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收录(5/42,录用率12%)。

对于这些录用的论文,我们可以找到以下亮点:

  • 共用标准库

    标准可以包括系统平台、算法、数据结构、用户模型等。越来越多的工程会构建属于自己的系统,缺乏对已有平台的复用和扩展,使得不同工作之间的对比与评价较为困难,且不利于整个领域的进步。而这些选中的论文会借助前人工作,比如文档标准CIDOC-CRM,工具包LensKit、LibRec、CARSKit、Sifarish等。

  • 全过程追踪

    研究者们已经达成共识,将参观博物馆等文化遗产的活动,以时间或地理位置的变化为轴,全程记录用户体验(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visit)。将体验前的引导,体验中与信息的交互,以及体验后的调查三个部分串联。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数据隐私问题,在以往文章中鲜有讨论。

  • 群体行为

    大部分时候,参观人文景点的行为是群体性的,因此推荐内容不仅可以针对单个用户,还可以针对群体。随着各类社交网络的成熟,文化遗产的组织机构也可以适当利用群体关系,与人们构造更为长久的关联。近年来,基于社交网络的推荐系统在学术界和许多实际产品中都有不少应用,基于文化遗产和公开数据内容的推荐系统得到了部分研究者的关注。

  • 超媒体内容

    多媒体早已不是新概念。随着计算资源、可视化方式、交互手段和硬件设备的不断进步,AR和VR等技术形态逐渐普及,不同类型的应用越发广泛。

    这里作者引出了一篇关于VR/AR/MR+文化遗产内容的综述,下次详细整理(flag)

    如果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我们会发现受限制的因素并不在于设备本身,而是在人和信息的交互形式(it may be said that the limiting factor nowadays is not in the devices, but in the human–content interaction aspects.)

  • 用户调研与评估

    对于创新的工作需要建立评价体系。在交互方面的一般性做法是完成用户调研和评估。但是一个共享的、公认的的验证框架仍然是缺失的,且现有方法存在【客观性不足、区分度低、适应性差以及对参与者的采样不充分】等问题。而针对特定的文化遗产内容,更是难以评价系统的【文化价值】,研究者也难以回答【新型交互是否有助于用户意识到文化遗产的价值?】这样的问题。随着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这类问题,一些更为细致和科学的评估方式(如眼动追踪)和构建公开数据集的工作也在出现。

总的来说,上面的五个方向在过去的几年里得到了部分发展,但仍然存在大量问题。针对文化遗产内容的个性化呈现相关工作还在不断发展。我们希望借助先进的技术,更加深入地探索文化遗产里的【文化价值】。